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是工业企业有成本核算流程,成本核算至关重要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01
移动加权平均法
货物的一种计价方法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每次收到存货时,根据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根据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发出存货的计价方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可持续系统下加权平均法的名称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存货的成本价格根据每个收入单据自动加权平均;计算方法是根据每笔收入的数量和金额以及每笔收入后的数量和金额计算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期收入后的货物余额本次收到的货物金额; 本期收入后的商品余额本期收入之中的商品数量
例如,首次发行时,开盘价为302万元。8日,风力达到200万2千2千,10日发出时,总共达到500万4千2千。那么加权平均单价是42000除以500件,等于84元,所以10号的交货成本是400*84=33600元,10号的余额是100件,8400元。第二期10日至28日按“月”计算,10日期初余额为100件,8400元。20日入库300件,23000件,共计400件,31400件。那么加权平均单价是3.14400=78.5元,因此28日的交货成本是200*78.5=15700元,28日的余额是200件,15700元。按28日至31日的“月”计算,未发放。因此,31日余额为400件,合计15700.25万=407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全月成本为33600 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货物成本相对均衡准确,但计算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购进商品单价左右差异较大的小企业品种或商品流通企业
02
月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取当月的期初数量和总购进数量取当月采购总成本加期末采购成本,计算当月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在此基础之上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月末的实际存货成本。主要适用于制造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成本核算;原材料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末存货成本+当月采购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数量+当月采购存货数量)
例如:如果原材料单价为5元,数量为5,则一次采购的原材料实际单价为6元,数量为6元,则原材料出库时,出库成本单价计算为(5*6+5*6)/(5+6)=5.45元/个
在月平均法下,采用月平均法将当期销售成本计算在后期采购成本与当期采购成本间。该方法计算的销售成本不易操作,因此被广泛采用,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月平均法在一定程度之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可以在一个月之内进行。缺点:不利于会计核算的及时性;毕竟,与目前的成本相比,价格是随市场而变化的,而且有很大的差异
03
先进先出法
最新一期的材料;接收;拿这个材料来说,40英镑;或此类材料;每个批次的入库时间决定其库存出库定价依据。收据越早,问题就越早。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当前市场价值
示例1
假设存货为零,第一天采购100件产品,单价为2元;3日采购50件产品,单价为3元
如果5日销售并交付50件产品,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收材料先消耗,期末库存材料为已收材料。因此,发出的物料是根据第一次收到的物料的单位成本来计算的
示例2
对于销售来说,首先得到的存货是先销售的,这样离开存货的日期越来越近,存货价值也越来越接近重置价值。当价格上涨时,这种方法将导致更低的销售成本和更多的盈余
例如,库存情况如下
1.1月1日购买10件,每件5元,小计50元
2.4月1日购买10台,每台6元,小计60元
3.8月1日购买10台,每台7元,小计70元
4.12月1日购买10件,每件8元,小计80元
假设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件,12月1日期末存货价值为10件,每件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件,每件7元,小计35元,计算机数据结构存货总价值为115元,数据进出模式称为排序,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退出,类似于排队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选择存货计价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繁重,特别是对于经常进出库存的企业。同时,当价格上涨时,会高估企业的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相反,它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Copyright © 开叶网 备案:湘ICP备2021009981号-3 网站地图 加载用时:0.02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