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臣,1890年5月出生于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一个穷苦人家。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11月爆发的黄麻起义中当突击队队员,争先攻城,起义领导人说:周忠臣冲锋陷阵,不怕死的精神,是党最忠诚的战士!
1930年春,中共鄂豫边特委成立,内设财政经济部,负责税收工作。同年6月,受特委指派在新县箭厂河组建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个税务所,担任负责人。
1932年10月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身负重伤,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留守地方。坚持战斗在大别山区。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家乡,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
一、我要入党!
周忠臣,幼年给湖北省麻城县西张店王家大地主放牛,因不堪地主少爷欺凌,摔伤少爷,竟遭追杀。地主带领家丁打伤周家7人,抢走周家过冬的所有粮食和仅有的值钱家当,一家人被逼大年三十外出讨饭。周忠臣离家外逃12年,逃到江西跟随艺人卖艺,练就一身功夫。长大成人后,周忠臣回家动员乡村练武保护家园。又遭地主陷害。恰逢吴焕先从麻城蚕业学校毕业回乡宣传革命,在鄂豫边点燃革命火种。吴家与周家一河之隔。周忠臣与其胞弟周义臣、周业臣(建国后省军级干部)三人带领家族12人跟随吴焕先闹革命。
1927年2月,吴焕先在紫云区箭厂河组建鄂豫边农村中心区第一个党支部,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周业臣是7名党员之一。吴焕先带领7人在新县箭厂河四角曹门对面黄泥榜的一颗大松树下宣誓之后,就经常在周家后院紧靠山边的那间草房里秘密接头,开展革命活动。
周忠臣的三弟周业臣是农民协会的常务委员。周业臣入了党,因为严明的纪律,没有告诉两位哥哥。周忠臣和周义臣隐隐约约地也感觉到了三弟的异常,在农民协会的一次大会上,吴焕先说过:共产党就是劳苦大众的大救星,党就要把革命中最勇敢、最坚决的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兄弟俩看到吴焕先和三弟一帮人隔天差五的在家里秘密碰头,就想三弟肯定加入了共产党,可是,自己却为什么不能呢?
一天傍晚,吴焕先和几个党员又来到了周家后院。周忠臣、周义臣拉着吴焕先,问道:我们是业臣的哥哥,干革命哪一次没有冲在最前面,入党怎么有弟弟,没有哥哥呀?
吴焕先先是一愣,接着就热情、耐心地讲:革命需要更多像你们兄弟这样的人,我们还要发展更多的党员,到时候一定有你们呀!周忠臣对吴焕先说:既然这次没有我,我也要跟你们结成生死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为革命流血死!
吴焕先说:闹革命,干大事,就是要有周忠臣这样的血性骨干!
二、智建税所
1927年11月13日,吴焕先带领紫云区农民自卫军1000余人,周忠臣自告奋勇当了突击队队员。
第一个抢先登云梯的突击队员吴立行,被城上的敌人一阵乱枪射中,当场牺牲。周忠臣一看,心急火燎,他和几个突击队员头顶大铁锅,冲向城墙,他手提铁棍,飞身上梯,登上城头。一阵铁棍横扫,刹那间,就把北边城上一角的敌人打散,打倒,城下的农民军乘势攀上城墙,革命的红旗胜利的插上了城头。
战斗中,周忠臣身上刀伤累累,光重伤就有5处。
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在庆功会上,吴焕先对大家说:周忠臣冲锋陷阵,不怕死的精神,是党最忠诚的战士!
1930年春,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红一军和鄂豫边区苏维埃相继建立,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红军队伍壮大,需要大量的物资。1930年夏,鄂豫皖边特委决定在新县箭厂河成立一个“特殊的机构”税务所,要以税收的形式对地主和富农征收、筹集资金和物资。
在当时红白斗争的残酷形势下,成立一个革命的税务机构,谈何容易啊!
一方面,革命的政权没有稳固,要建立的这个“特殊的机构”是鄂豫皖边特委成立后,只能是秘密机构,不能公开;另一方面,它征收、筹集资金的对象,是地主、恶霸和富人,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大部分在白区。
因此,让谁去当这个“领头雁”,经再三考虑必须具备有三个条件:
第一对党要绝对忠诚。
第二要清白无私。
第三要有胆量,地方势力对这个人要有所惧怕。
吴焕先推荐了周忠臣,他说:周忠臣就是这个“特殊机构”的最好的人选啊!
吴焕先把周忠臣叫到鄂豫皖边区特委机关箭厂河杨畈村,对周忠臣说:忠臣,组织要交给你一项特殊的任务啊!
一听到是特殊任务,周忠臣想,肯定是到前方杀敌,非常兴奋。当他听到让他组建税务所的时候,心里就凉了半截。周忠臣说:咱只会打仗啊,怎么让我到后方搞后勤呀?
吴焕先笑了,说:忠臣啊,这可是一项特殊的任务,它是前线的前线,又是后方的前线啊!可别小看这税收,它可是红军的钱袋子,没有粮食,没有物资,红军怎么打得了胜仗呀……
周忠臣是个明理的人,一点就透啊。
吴焕先接着说:在前线打仗,有流血牺牲,这可是在暗中,随时就有掉脑袋的危险啊……
吴焕先说到这儿,周忠臣把胸脯一拍:吴委员,您不用说了,我干,我不怕掉脑袋!
就这样,周忠臣接到命令,就马不停蹄,说干就干。
怎么干?上面分配了20来个红军战士。当时,红军的纪律很严格,军令如山倒,战士们心里都着急呀!
当天夜里,周忠臣就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给战士们吃了个定心丸。周忠臣说:大家别急,今个儿调过来的人,都是咱红军中的硬骨头,是白天能打仗,夜晚会算账的人,更是组织上可靠的人。不要担心,只要我们一条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听了周忠臣短短两句话,战士们紧张的情绪马上就消除了一半,信心一下子就上来了。
紧接着,周忠臣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有三件,第一、选地方,第二、请人教,第三、摸着干。
周忠臣三言两语把完成这项“特殊任务”的思路,说了个清清楚楚,战士们的心情一下子就落了地。
1930年6月,周忠臣只用了三两天的时间,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把苏区第一个税务所秘密组建在新县箭厂河南岗的小河堤上。
税务干部在鄂豫皖苏区第一个税务所旧址开展党史教育
三、秘密通道
周忠臣把税务所建立在新县箭厂河南岗的小河堤上,选这个地方,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税务所租用的是当地姓吴的一个商人的房子,一面临街,一面依河,两面靠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税务所表面上看,四间大场房,以开“当铺”为掩护,四通八达,看起来极其透明,其实,一桩桩秘密就在这透明之中。
这个税务所直属鄂豫皖边区特委管理,既是根据地的税务征收机关,又是红军物资筹集和转运的一个联络点。
这20个红军战士的分工布置、任务交代也是井然有序,责任明确。分了4个班:一班内勤掩护、二班外部侦查、三班征收筹集、四班物资转移。
苏维埃政府当时制定有具体的税收政策,主要实行的是《累进税率》,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税率,向地主、富农筹集物资也是分类不同。
战士们白天分散行动,征收、筹集资金物资,夜里秘密集合,交流经验、统计帐目、转移资金和物资。这个“特殊机构”,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秘密地打响了“第一枪”,一批批物资和一笔笔税金,从这个不起眼的几间小房子里悄悄地运到了红军前线。
一次,红军战士征集了一大批物资,在路上被敌人发现,敌人一路就追到了箭厂河这条街道上来,一转弯就不见了。敌人到处搜查,都没有找到,感觉特别奇怪:明明看到进了这条街呀,几车物资转眼就没了,难道红军有通天的本领?
敌人派人在暗中侦查了两天三夜,还是没有动静,紧接着又进行了两次搜查,最终还是无影无踪。
原来,周忠臣在建这个税务所的时候,又在里面设了一道机关,他组织人员在地下挖了两处通往河岸和对面山上的秘密通道。每次筹集的物资遇到危险的时候,就是通过这两个通道快速地转移了。
四、五招化疑
为了迅速打开筹集资金和物资的渠道,周忠臣采取了五项措施。
第一项,暗中走访。周忠臣亲自带队走访周边的穷人,详细地了解他们受迫害和被剥削的情况,并且把受哪家地主、富人的迫害剥削,受到了那些迫害剥削一一记录下来。
第二项,“服务”上门。就是化妆成商人、小贩把好酒、好烟卖到富人、地主家,送货上门,借“服务”这个幌子,趁机侦探这些家庭的情况。
第三项,秘密侦查。组织便衣队员秘密调查地主、恶霸、富人之间的商业往来。
第四项,协会评议。开展农民协会评议活动。集中商量对这些地主、富人家交税、捐款的数目,做到有依有据。
第五项,拔掉钉子。组织“便衣队”掌握地主恶霸的罪恶,武力征服。
通过这五招,周忠臣一下子把方圆百十里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
苏区税务总局结合这些情报,迅速布置,开展了“秋季征收大行动”。
通过这项措施,在较短的时间里,为革命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为根据地的红军过冬解决了燃眉之急。
为了迅速改变税务队伍的武器装备,周忠臣密查到麻城县北郊,有个大地主叫邱麻子,家有兵勇几十人,枪数十条。
他就和战友们商量,要亲自去取一些回来。同志们都说,这邱麻子势力大,又在白区,非常危险,还是想想其它的办法。
周忠臣说:没事,这家伙我对付得了!
第二天一大早,周忠臣单枪匹马,拿着铁棍,飞奔麻城北郊。经过斗智斗勇取得枪支数十条和大量的弹药。
五、一升大米
1930年6月鄂豫皖苏区第一个税务所成立之后,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给它下达了五项任务,这五项任务是:筹集军需,铲除恶霸,救济穷人,提供情报,宣传红军。
为了保证完成这五项任务,周忠臣制定了三条纪律:
第一、严守机密,第二、毫无私心,第三、死不投降。
这三条纪律,简单易记,通俗易懂,绝对过硬。
1931年鄂豫皖地区大灾干旱,老百姓四处逃荒。有一次,周忠臣派班长郑大善带队到黄安七里坪一带筹集粮食,在返回的路途中,郑大善碰到了在外要饭的周忠臣的60多岁母亲,看到老奶奶要饭的布袋空空的,一粒粮食也没有,就装了一升大米给了老奶奶,老奶奶坚决不要,说:忠臣这孩子跟家里人都嘱咐了,凡是公家的东西一点也不能要啊!
郑大善说:没事,回去我跟周队长说就是了!郑大善硬是把一升大米装进了老奶奶的布袋里。
晚上,回到了税务所,周忠臣看到筹集了一些粮食,很高兴,正要表扬郑大善。
这时,郑大善上前把遇到老奶奶的事报告了周忠臣。周忠臣立即翻了脸,对着郑大善说:我们定下的三条纪律,这么快你就忘了吗?就是再亲的人,也不能违反,违反了,那是要杀头的!
说完,就叫人把郑大善给关了起来。
然后,自己翻身上马,直奔家中。
回到了家,他冲进厨房,看到母亲正在烧柴做饭,锅里热气腾腾。
周忠臣气得一句话也没有说,气冲冲地揭开锅盖,一看,满锅里都是野菜啊!
母亲的耳朵有点聋,一抬头,看见儿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呀,还没等儿子开口,老母亲说:孩子,我知道你会回来的,米、我们一粒也没有动啊!
说完,母亲把捆在身上要饭的布袋子,这时才解了下来,交给了儿子周忠臣。
这时,泪水一下子从周忠臣的眼里掉了下来。
周忠臣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说:娘,您等着,早晚有一天咱红军会让穷人吃饱饭的!
说完一转身,含泪而去。这一去又是十几年,1949年周忠臣战争残疾回家的时候,老母亲已经过世了好几年了!
周忠臣回到税务所,连夜召开了会议,郑大善作了检讨。周忠臣再三重申了纪律。
这一件小事,触动着这支队伍每一个红军战士的心,不久传到周围穷人中间,穷人对红军严明的纪律和无私的品德赞不绝口。
Copyright © 开叶网 备案:湘ICP备2021009981号-3 网站地图 加载用时:0.0417秒